“作為秦創原建設中首批簽約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我們獲得了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我們將把這筆資金用于關鍵核心領域的技術攻關,開展前瞻性研究,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助力我省打造國內稀有金屬材料領域的領先優勢。”
6月4日,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科技處處長徐海龍說。
今年以來,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好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陜西省財政廳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不斷加大投入力度。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圍繞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需求,陜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區財政部門三年將籌集24億元,以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方式,吸引社會資本設立總規模不低于100億元的創新基金,全方位支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加快建設。我們還配合省科技廳制定了《實施科技項目“揭榜掛帥”工作指引》,引導社會力量揭榜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陜西省財政廳教科文處處長楊錄俊說。
今年,陜西省財政廳新增安排4億元科技創新相關專項資金。其中,用于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資金2億元,用于高等教育發展資金2億元,重點支持組建秦創原創新聯合體、開展“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重大創新載體(平臺)建設,以及引導高校、企業、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著力推動先進技術成果推廣示范應用。截至目前,陜西省財政已撥付9000萬元,重點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實施重點技術研發以及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示范項目,支持包括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在內的各類創新平臺載體建設。
在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的同時,陜西省財政廳積極創新財政投入方式,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制定《陜西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參股種子天使基金管理辦法》,積極籌備設立一批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破解科技型企業早期市場融資困難。
5月20日,在陜西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支持創新創業發展論壇上,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科創種子基金、陜西灃東高校科技種子創業投資基金和陜西科創航天種子投資基金完成簽約,總規模3億元。其中,陜西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擬認繳1.2億元,撬動其他資金1.8億元,種子基金將全力支持該省科技型企業發展。
“在加快3只種子基金簽約落地的基礎上,我們將加強與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內各類創新載體對接合作,年內爭取再設立一批種子基金和天使基金。通過開展常態化項目路演等專題活動,積極開展政策解讀、趨勢研判、經驗交流、項目對接等活動,進一步推進金融、科技和產業資源有效銜接,不斷提高引導基金運行管理的市場化、專業化水平。”
陜西省財政廳基金辦負責人說。
為及時了解創新主體的科技成果轉化投融資需求,連日來,陜西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走訪了西咸新區、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的相關創新技術平臺和孵化器;開展投融資信息發布、供求撮合、輔導培訓等專業增值服務,為被投子基金和被投企業提供相關財政、科技、金融等產業資源,形成政策合力,助力企業和項目加速成長,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
隨著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推進,陜西省財政廳持續做好資金保障和撥付,嚴格對照各項政策要求,落實好各項涉企惠民獎補支持政策以及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普惠政策,著力推進創新型企業成長壯大,加速推動科技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換;改革2021年新增的高等教育資金分配辦法,優先與高校橫向課題收入、技術成果轉化交易額等指標掛鉤,引導高校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為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陜西省財政廳充分利用陜西財政云等信息化手段,建立事前評估、事中監控和事后評價機制,對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中各類財政資金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對各類政府資助項目和參投的基金重點關注項目進度、科技企業孵化數量、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數量、帶動創新研發投入等目標實現情況。
“下一步,省財政廳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相關決策部署,聚焦建設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兩鏈融合‘促進器’三大目標,落實好各項財政投入,配合省科技廳等部門加快謀劃、征集和儲備一批高層次人才和‘兩鏈’融合示范項目,加快資金撥付進度,助力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引領示范作用的發揮,服務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陜西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說。
*秦創原是什么?
2021年3月30日,陜西省委、省政府在西咸新區召開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大會,省市領導、省內外科技企業、創投機構齊聚一堂。作為陜西省創新驅動發展總平臺,秦創原被各方寄予厚望,“秦創原”的啟動,意味著陜西把“創新驅動”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秦創原這個名字,很老陜!“秦”是從秦漢至今,陜西的簡稱,意在要有老秦人那股“擰勁兒”;“創”代表創新、創業、創造和創優,也是陜西人的典型品質;“原”則是要追根溯源,打造創新驅動高原高地,讓創新成果源源不斷地走向全省、走向全國。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是陜西最大的孵化器,是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總平臺,總窗口設在西咸新區。